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日前,全国爱卫办、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九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这一号召力度,实属罕见!
活动主题
防疫有我,爱卫同行
活动内容
深刻认识爱国是核心、卫生是根本、运动是方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回顾下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历程。
1933年
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可见,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开始重视群众性的卫生运动。
1941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开展全地区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
1952年
2月,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美国飞机多次侵入我国丹东、抚顺等地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悍然对我国发动细菌战争。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毛泽东同志在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12月31日,政务院发出《关于1953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决定将“中央防疫委员会”改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级爱国卫生机构统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卫生大突击和卫生大检查,并将爱国卫生和除“四害”纳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标志着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纳入了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1956年
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将麻雀定为“害鸟”,是爱国卫生运动中走过的一段弯路,不过“除四害”活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960年
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把“除四害”讲卫生列入“纲要”的内容。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卫生防保,包括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其办事机构被撤并,致使许多城乡的卫生面貌开始恶化,疫情回升。
1978年
4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下发了《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全面恢复爱国卫生运动。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城镇创建、厕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989年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
1990年
国务院批准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到1995年10月,共组织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检查评比活动,共有155个城市被评为“卫生城市”,2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5年
1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国务院时隔25年又一次专题印发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文件。
2017年
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对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做出表彰。爱国卫生运动是人类卫生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的医学模式,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新中国的卫生奇迹”。
2020年
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爱国卫生运动,对有效预防、减少和消灭疾病、保护人民健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项工作,过去在提倡,现在也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