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清运与处理洪涝灾害期间人畜粪便、各类垃圾和新增大量积水环境、大量繁殖蚊虫、蝇类及离开巢穴四处活动的鼠类,防止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相关病媒生物密度。
控制原则
1.常规控制原则。当病媒生物密度不高且未发生病媒生物性疾病时,以环境治理为主,及时清除各类孳生地,辅以个人防护和化学防制。
2.应急控制原则。当病媒生物密度过高或病媒生物性疾病流行时,应以化学防制为主,迅速降低病媒生物密度,辅以个人防护和孳生地清理。
组织工作
1.各级疾控机构设立技术指导组,制定相应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组织病媒生物密度监测、风险评估和效果评估,指导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2.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工作,储备防制药械。
防制方法
蚊虫防制
1.孳生地处理
及时清除各类积水。重点要翻盆倒罐,清除各类可能积水废弃容器,减少轮胎露天堆放。填平水坑、洼地,清理沟渠,防止积水。无法清理积水,在注意安全前提下投放灭幼缓释剂。
2.成蚊控制
(1)室内成蚊防制。人员居住帐篷、简易房或其他住所,在可能情况下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室内少量蚊虫可用电蚊拍、杀虫气雾剂、蚊香等控制。室内蚊虫多时,在室内无人情况下可超低容量喷洒或滞留喷洒。
(2)室外成蚊防制
①使用驱避剂。室外活动要穿长衣长裤,暴露皮肤涂抹驱避剂。
②超低容量喷雾。室外局部环境蚊虫密度较高时,可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迅速杀灭成蚊。一般根据施药场所选择合适喷雾器械,药物一般选择乳油、水乳剂、超低容量制剂、热烟雾剂等相应剂型,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喷雾。
③滞留喷洒。室外蚊虫停落墙壁、灌木、帐篷外表面等,可用常量喷雾器滞留喷洒,药物根据施药表面性质选择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制剂等剂型。
蝇类防制
1.孳生地处理
及时清除室内外各类垃圾污物,加强人畜粪便管理,重点定期清理厕所、垃圾桶、垃圾堆放点等环境,做到及时收集、转运和处理,达到日产日清。垃圾堆放点、简易厕所、粪坑等场所,可投放灭幼缓释剂。临时厕所内墙壁可滞留喷洒。垃圾桶及周围可每1-3天常量喷洒1次。
2.成蝇控制
(1)室内成蝇控制。可用粘蝇纸、粘蝇条、苍蝇拍等捕杀成蝇。室内蝇密度较高时,可用杀虫气雾剂杀灭。
(2)室外成蝇控制
超低容量喷雾。室外局部环境蝇类密度较高时,可在其活动高峰期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控制。
滞留喷洒。室外垃圾桶、垃圾堆和其它蝇类栖息场所,可常量喷洒。
鼠类防制
1.环境治理
及时整治环境,清理杂草,清除垃圾和杂物,食品离地离墙堆放整齐,填堵鼠洞。
2.鼠类控制
(1)物理防制。鼠密度不高时,根据监测结果,局部区域使用鼠笼、粘鼠板等物理器械捕鼠。在做好安全保障前提下也可使用鼠夹捕鼠。
(2)化学防制。当鼠密度较高时,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基础上,可用毒饵灭鼠。一般选择溴敌隆、溴鼠灵、氟鼠灵等慢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为有效成份的蜡丸、蜡块等。使用时,把杀鼠剂投放在毒饵站内或儿童、宠物不易接触到的隐蔽角落。以无遮盖方式投放毒饵地点,应采用公告或设立警示牌形式告知当地群众,说明其其危险性。以毒饵站方式投放毒饵应在毒饵盒上标有警示标志和采用公告形式告知。
发现死鼠及时掩埋,掩埋地点远离水源,掩埋深度应能避免食肉类动物将其掘出为准。
3.杀鼠剂中毒后解毒剂
抗凝血类杀鼠剂解毒用维生素K1治疗;含氟类杀鼠剂用解氟灵(乙酰胺)治疗。
蚤类防制
1.环境治理
室内保持清洁卫生,消除墙面、地面等处缝隙。做好鼠类防制工作,避免流浪猫、狗等动物进入室内。
2.物理防制
可用粘蚤纸放于室内地面粘捕,也可用吸尘器清洁室内环境,特别是蚤类栖息场所。
3.化学防制
选择标签说明中防治对象有跳蚤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剂型,用常量喷雾器喷洒跳蚤栖息地。也可用防治对象有跳蚤的粉剂撒布其栖息地。因鼠类密度高导致蚤类出现时,防制应按照先灭蚤、再灭鼠、然后再灭蚤顺序,确保彻底防制蚤类。
风险与控制效果评估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法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病媒生物性疾病发生情况等风险评估。当群众投诉病媒生物增多或有病媒生物传染病发生时,应及时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工作。
根据防制前后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及时开展控制效果评估工作,密度下降率≥80%表明防制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