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可以称得上“地球上的老土著”,一直“人丁兴旺”,在居民室内蟑螂种类中,德国小蠊是优势种,它们有着超强适应能力,超高生育率,将“蟑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下面将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浅显地分析下原因——从生活史开始。
蟑螂是渐变态昆虫,生活史有3个发育阶段:卵,若虫,成虫。
卵期
蟑螂雌虫产卵前先分泌一种黏性胶体,形成卵鞘(卵荚)。卵鞘坚硬、暗褐色,形似钱袋状,卵成对排列并储列其内。在卵荚上部有一排锯齿状线,称龙骨线,卵孵化时,由此处裂开。在龙骨线的两侧各有一排气孔。
蟑螂产卵的方式主要是2种。一种名曰“母体孵化式”,以德国小蠊为代表,过程是这样:雌虫产出卵荚后一直拖在尾端,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得到必需的养料,到了若虫孵化出来后卵荚才脱落。德国小蠊的卵荚壁薄而柔软,这种产卵行为使卵得到很好保护。
另一种名曰“离体孵化式”,以黑胸大蠊、美洲大蠊等为代表,过程是:雌虫产出卵荚后,短时间即脱落,卵荚坚实耐干寒,能抵挡外界物质渗入,一般杀虫剂对它无效。卵荚大都产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蟑螂用自身的黏性唾液将卵荚贴在碗橱、食品柜、室内衣柜、杂物箱、床头柜等人们不易发现的场所。
Tips: 家里有了大蠊,一定要大扫除,把大蠊藏匿的卵鞘找到,清除掉。
蟑螂一生产卵荚数,与气温、湿度及营养状况有关,雌虫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卵荚的卵期也与气温和种类有关,小蠊最快,大蠊一般需经2个多月才能孵化出若虫。
若虫期
蟑螂胚胎发育成熟后,若虫从卵荚内钻出,初呈乳白色,短期内体色逐渐加深,由浅棕色到深褐色。若虫发育相当缓慢,常受气温、水和食物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
若虫期要经历几次或10多次蜕皮后才能羽化为成虫,每蜕皮1次即为1龄期。若虫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
若虫外部形态特征和成虫基本相似,区别是:①若虫无翅;②若虫的虫体均小于成虫;③若虫的体色和斑纹与成虫有差异;④若虫的外生殖器尚未发育成熟。
成虫期
蟑螂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不杂交也不乱交。交配后10天左右开始产卵,一只雌虫一生可产卵荚数个或数十个不等,整个生活史一般所需数月或者一年以上,雌虫寿命长,雄虫则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