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较长,但值得耐心读下去。
笔者在酝酿这篇文章时,花费了不少心思,本想着给大家一个结论性的东西,以最简单明了、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方式,告诉大家怎样去做低温冷冻食品的消毒。不巧的是,就在前两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低温消毒剂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20〕1062号),明确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要做低温消毒剂的卫生安全评价并进行备案。
这是个好事。
但是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还未做好卫生安全评价之际,这个空档时间段,冷冻食品消毒仍然是一个棘手问题,如何进行消毒,已经令不少消毒公司头疼了。因此本文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以下内容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其中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以下为正文。
在做冷链食品消毒时,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问题。
比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做普通物表消毒时,所用浓度为500mg/L,而做低温冷藏物表消毒时,使用浓度加倍了,达到1000mg/L,不过这个也很好理解,但是如果做冷冻物表消毒时,可就犯了难,因为文件上写的是“应采用降低冰点的方法,确保消毒剂不结冰,且须进行消毒效果确认”,这句话实际上并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做,那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一般的消毒剂杀菌效果确认试验,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温度是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把消毒剂喷洒在冷冻食品上,就好像糊上去一层薄薄的冰,冻结的消毒剂不仅会丧失杀菌能力,同时也会降低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
消毒冷冻食品,思路大概有两个,一是将冷冻食品解冻,将其变成常温物品再行消毒,显然,这个想法实际上可能并不妥当,冰激凌都弄化了还怎么卖?第二个思路就是用一种抗冻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来保证消毒效果。
综合新冠病毒的抵抗力、消毒剂杀菌率、抗冻剂成本以及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这里先放出个人观点,供参考使用。
消毒低温冷冻物品时,直接使用含氯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是无效的。
首先消毒剂的浓度要加大,一般浓度翻倍,甚至翻两倍。
其次要加入抗冻剂,抗冻剂使用推荐:在低温冷库(最低温度不低于-20℃)中,优先使用食盐溶液作为抗冻剂,氯化钠浓度达到28%w/v,也可使用乙醇或甲醇或乙二醇作为抗冻剂,其浓度至少达到30%v/v。在超低温冷库(最低温度低于-25℃)中,优先使用乙二醇作为抗冻剂,乙二醇浓度至少达到50%v/v,如果消毒操作是在通风良好的区域内进行,也可使用乙醇或甲醇作为抗冻剂,其浓度也要达到50%v/v。
这里也说明一下抗冻剂的原理:抗冻剂(醇类、盐类)混溶于消毒剂中, 降低了溶剂(水)分子的表面张力, 削弱了水分子和氧分子之间的氢键结合力, 降低了凝固点, 从而起到防冻作用。
以下分享一些参考文献,可以作为支持个人观点的佐证资料。
一
醇类抗冻剂用于含氯消毒剂
配置两种抗冻剂:抗冻剂A(30%的甲醇和70%的乙二醇),抗冻剂B(80%的甲醇和20%的乙二醇)。以体积分数30%加入到84消毒剂中使用。
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消毒剂组(不含抗冻剂的84消毒液)在-25℃条件下发生冻结, 基本失去杀菌作用。
消毒剂加入抗冻剂,在-25℃低温条件下用常规使用浓度可在10min内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 且加入抗冻剂B杀菌效果更好。添加抗冻剂不仅不会降低杀菌效果, 反而会提高消毒效果,这是因为乙二醇和甲醇, 本身对细菌繁殖体具有抗菌作用。
二
醇类抗冻剂用于过氧乙酸
在-20℃条件下所用浓度的抗冻剂种类对过氧乙酸杀灭细菌繁殖体影响不大, 但对细菌芽孢作用90min, 只有用乙醇、乙二醇作防冻剂,杀灭率才能达到合格标准。
在-20℃时, 20g/L过氧乙酸中含33%和40%乙醇作抗冻剂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效果无明显影响。
在-20℃时, 单用33%乙醇不具有杀灭芽孢作用, 在20g/L过氧乙酸中加入33%乙醇作用 30min, 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为96.91%。
三
醇类抗冻剂用于二氧化氯
在-20℃条件下,不使用防冻剂,用含有效氯100mg/L和2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 20min,二氧化氯消毒剂在低温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菌效果降低。
在-20℃条件下,用10%的乙醇和20%的氯化钠作为防冻剂,在含有效氯100mg/L和2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20min,加入10%乙醇作为防冻剂的二氧化氯消毒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高于20%氯化钠作为防冻剂的二氧化氯消毒液。
最后要提醒的是,做低温冷冻食品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好个人卫生。